繼上次的文章,這次正式警告想去瑞士當互惠生的台灣女孩,不要去我之前待的家庭。之前七個月做完後,既使不愉快,想到因為有可能是我個人的因素(不願忍氣吞聲、跟家庭生活習慣不合、無法忍受跟家庭生活時的無形壓力),所以沒有想勸阻其他台灣女孩不要去這個家庭工作。但我從下個互惠生任期開始前,一直關心這個台灣女生,看自己能否幫上她的忙,時時關心她現在的狀況,直到她現在做滿四個月身心俱疲地要離開。
家庭背景及內容:法國家庭,住在瑞士Cortaillod小鎮,有兩個男孩子,都在鎮上的學校上課。(名First name縮寫、姓Last name縮寫)爸爸D.M.,媽媽N.L.,哥哥T.,弟弟G.。(跟爸媽姓)
毛病: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互惠生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互惠生. Show all posts
November 23, 2016
February 22, 2016
【瑞士】互惠生辛酸史爆料
是的,繼【瑞士】互惠生掰掰還有一些小爆料。上周五我去英國朋友Sally家避難,因為這家庭又要求我休息時間無條件幫忙看小孩,才不要哩,明明就是我寶貴休息時光,如果我們相處如同親朋好友,偶爾幫忙看小孩當然沒問題,但這寄宿父母已經明顯表示我只是一位住在他們家的工人,為什麼我要幫你們賣命阿。(離題了)
February 9, 2016
【酸甜苦辣】六個月互惠生所感
有了六個月的親身經驗,加上和許多互惠生聊天後,有了許多想法和感受,其中包含身為互惠生的優點、困難、建議、學到之事。
優點:身為互惠生,工作時數其實不長,一周只有30小時,一年有一個月的有薪假,所以給人很多機會去旅行、探索你的地區、交朋友、建立新的愛好、讀書、散心、放鬆、認識自己。同時,
【瑞士】互惠生掰掰
離上次發文好一陣子了,在短短的幾個星期發生了許多事。自從挪威過完聖誕回到瑞士後,不斷得有悶悶的感覺,一開始還以為是「假期不適症」,放完假還沒收心的症狀,但以淚洗面了幾天,知道不是沒收心,而是這份工作對我的負面影響太大了。
重點是,影響我的不是工作內容,而是工作以外的環境。
重點是,影響我的不是工作內容,而是工作以外的環境。
November 27, 2015
【瑞士】 不同的手工藝品展
和法國家庭生活一陣子之後,實在體會到他們對於周末的態度。周末就是一周休息的時候、是家庭聚在一起共處討論的時光、是全家人出門拜訪朋友的時機、是父母去聽演唱會的享受、是孩子可以玩遊戲和看電視的例外、是我可以離開房子放寬心當個觀光客的假日。
September 22, 2015
【遊記】不一樣的巴黎
過去身為快樂大學生的我們,完全沒辦法體會,為何大人們總是思思念念著假日。現在開始工作才知道,假日就像是被關在牢裡的人可以出去狂歡的特赦日。這次一有三天連假,如野馬般的我迅雷不及掩耳地衝向巴黎。第二次遊巴黎,和第一次的感覺很不一樣。早上六點出門,幸運地碰到日出。
September 15, 2015
【瑞士滿月】
在這邊待了快滿一個月了,莫名的五味雜陳,很多想法和感受不停地穿梭在心裡。在瑞士工作感覺非常新奇、也充滿許多冒險,而事實上也很多美妙的事物。
身為Au-pair,和原本我預料會遇到的困難很不同。困難的不是適應不同文化和飲食、為他人工作、適應一個家庭的生活習慣,而是在異地、不同的語言環境,如何找到和自己年齡相差不大、合得來的人。
在我現在所處的小鎮裡只有4800人,比台灣蘭嶼的人還少兩百,而且在這4800人裡,我要扣掉35歲以上的老人、18歲以下的兒童,再扣掉不會說英文或說英文會感到不自在的人,剩下的人少之又少。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離開小鎮去上大學或工作了。
生活工作上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,說實在這些事情都是芝麻小事,但如果沒有人可以跟你聊天、分享生活瑣事、出去散散步、談談心,這些芝麻小事就會不停地累積,不會只停留在芝麻般的大小。
點我看照片
身為Au-pair,和原本我預料會遇到的困難很不同。困難的不是適應不同文化和飲食、為他人工作、適應一個家庭的生活習慣,而是在異地、不同的語言環境,如何找到和自己年齡相差不大、合得來的人。
在我現在所處的小鎮裡只有4800人,比台灣蘭嶼的人還少兩百,而且在這4800人裡,我要扣掉35歲以上的老人、18歲以下的兒童,再扣掉不會說英文或說英文會感到不自在的人,剩下的人少之又少。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離開小鎮去上大學或工作了。
生活工作上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,說實在這些事情都是芝麻小事,但如果沒有人可以跟你聊天、分享生活瑣事、出去散散步、談談心,這些芝麻小事就會不停地累積,不會只停留在芝麻般的大小。
August 30, 2015
【瑞士第一周】不同的教育方式
和瑞士家庭相處快一周了,這幾天都在注意到他們處理小孩的方式,雖然很多次都是用法文,但多少還可以透過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看出些所以然。除了觀察,還有很多自己和小孩互動體驗到的家教成果,讓我不斷思考未來自己要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。
他們特別重視餐桌禮儀,嘴裡吃東西時不要說話、手在桌上的位置要放好、需要什麼東西影禮貌地請別人幫忙遞過來、吃甜瓜是用奶油刀在自己盤子上切好吃的、他人在說話時不打斷、對他們說話時要看著眼睛。但除此之外,透過和孩子們互動,我更體會了非言語的教育。
例如,孩子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開始哀泣,或是一感受到疼痛,不論疼痛的大小如何,就先大聲哭喊爸媽,希望馬上得到關注。我非常看不慣,覺得這對爸媽真的對孩子太鬆了,在這些反應上都遷就著他們,一哭就有回應,就像訓練狗狗一樣,坐下就有食物吃。個人非常不贊同孩子有這樣的行為,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重點不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重點是要孩子早早認知道怎麼解決不如意的事情,並不是哭鬧、爸媽哄,然後就皆大歡喜了。
想起自己小時候,並不怎麼哭鬧,就連幼稚園時踩到釘子,採了一整天,回家看到覺得沒什麼大不了,自己拔起來沒什麼感覺就繼續玩耍;不小心踢到腳趾頭,自己哀哀幾聲抒發一下,知道等下就會沒事了,沒什麼大不了。
現在看看這兩個孩子,常常打打鬧鬧。小孩打鬧非常平常,男孩子總喜歡揮揮拳頭和腳丫的,非常正常。但一旦打鬧時感受到一絲疼痛,就立馬放生大哭希望有人來助陣、評評理,搞得爸媽頭疼,小孩子彼此之間也爭紛不斷。
他們特別重視餐桌禮儀,嘴裡吃東西時不要說話、手在桌上的位置要放好、需要什麼東西影禮貌地請別人幫忙遞過來、吃甜瓜是用奶油刀在自己盤子上切好吃的、他人在說話時不打斷、對他們說話時要看著眼睛。但除此之外,透過和孩子們互動,我更體會了非言語的教育。
例如,孩子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開始哀泣,或是一感受到疼痛,不論疼痛的大小如何,就先大聲哭喊爸媽,希望馬上得到關注。我非常看不慣,覺得這對爸媽真的對孩子太鬆了,在這些反應上都遷就著他們,一哭就有回應,就像訓練狗狗一樣,坐下就有食物吃。個人非常不贊同孩子有這樣的行為,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重點不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,重點是要孩子早早認知道怎麼解決不如意的事情,並不是哭鬧、爸媽哄,然後就皆大歡喜了。
想起自己小時候,並不怎麼哭鬧,就連幼稚園時踩到釘子,採了一整天,回家看到覺得沒什麼大不了,自己拔起來沒什麼感覺就繼續玩耍;不小心踢到腳趾頭,自己哀哀幾聲抒發一下,知道等下就會沒事了,沒什麼大不了。
現在看看這兩個孩子,常常打打鬧鬧。小孩打鬧非常平常,男孩子總喜歡揮揮拳頭和腳丫的,非常正常。但一旦打鬧時感受到一絲疼痛,就立馬放生大哭希望有人來助陣、評評理,搞得爸媽頭疼,小孩子彼此之間也爭紛不斷。
再看看星期五爸媽晚上出門去聽音樂會,我在家顧兩個小孩的時候吧。兩人照樣玩,打打鬧鬧、丟食物、抱來抱去、滾來滾去,三四個小時過去一次都沒吵起來,因為沒觀眾阿,他們知道我不像他們的爸爸媽媽一樣會這麼在旁邊顧小皇帝的心情、皮膚碰破了沒,別出大事就沒事了。
不過,他們也有很不錯的地方,比如說每個人在家裡都是分工的,兩兄弟要分工擺吃飯的盤子、自己吃完的東西要自己拿到碗槽去,一天不能看超過15分鐘的電視(對台灣的小孩來說連填牙縫都不夠),而且還不是每天都能看電視(因為八點就要在床上就緒準備睡覺了),然後每天7點多就早早起床,沒有午睡真的讓我很驚訝怎麼能撐這麼久。
不過,他們也有很不錯的地方,比如說每個人在家裡都是分工的,兩兄弟要分工擺吃飯的盤子、自己吃完的東西要自己拿到碗槽去,一天不能看超過15分鐘的電視(對台灣的小孩來說連填牙縫都不夠),而且還不是每天都能看電視(因為八點就要在床上就緒準備睡覺了),然後每天7點多就早早起床,沒有午睡真的讓我很驚訝怎麼能撐這麼久。
只待了幾天,但已經學到了很多事物。可能因為這是法國家庭,特別重吃,所以菜餚也多少學會了一些。但是因為要顧小孩沒辦法做精彩大餐,大部分都是簡單的烹調,不過這個等級完全符合初學者我啊!不過有幾點讓我匪夷所思,那就是爸爸媽媽非常精心的設計每天的食譜,確保孩子有均衡的攝取營養,說不希望孩子攝取太多糖分,同時每餐都有甜點、而且孩子幾乎每三個小時就要吃一餐--7點早餐12點午餐3點下午茶6點晚餐,下午茶通常都是巧克力麵包和果汁。這明明就是很多糖分啊!!!是因為式麵包所以沒關係嗎...?
最後奉上家裡後院望出去的景色:
August 18, 2015
【互惠生Au-Pair】瑞士之旅
大學四下匆匆地過了,自己把課表塞得滿滿的,有好多事情都喘不過氣來做,但同時又不後悔,學會的東西就是自己的,誰也拿不走。
還記得四月就急忙地找互惠生Au-pair的職缺,但說來奇妙,一開始只是因為想去捷克參加Pavla和Petr的婚禮,想說在歐洲找中文家教,待個一年,既可以參加婚禮,也可以累積中文教學經驗,又可以四處玩耍。但是在網路上找了又找,中文家教的工作沒有想像中的好找,陰陽差錯地找到Au-pair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